科技简报

高新区向两千亿园区迈进

2013-07-15 09:27
字体:【    】 打印

    加快产业集聚,促进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倍增——
    “努力实现倍增跨越,打造两千亿产业园区。”在绵阳高新区,这绝非仅仅只是一句豪言壮语。今年以来,艾默生二期(太阳能、风能)、宝马N20发动机等世界500强项目相继落户高新区。

    从西三角到长三角,从国内引资到全球招商,高新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气魄,集聚了强大的发展能量。这种能量,不仅是绵阳实现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率先“次级突破”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重要支撑。

                                                      产业链的集群效应

    在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的近3万平米的生产车间,上百辆轿车正在生产线上进行总装,近百名工作紧张地忙碌着。宽敞明亮的厂房内,几名工人驾驶着刚刚组装好的轿车在厂房里打转,时而加速冲刺,时而一脚急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在进行对轿车的调试。

    而在8年前,它却还只是一个月产销不过300辆的小工厂,真正迈出产能扩张的步伐,则是在2007年搬迁到高新区之后。如今的华瑞公司,不仅拥有了完整的整车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具备年产15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还成为了绵阳汽车产业支柱企业和绵阳四户“百亿”企业之一,并和德国宝马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

    华瑞公司的发展,得益于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大力推进。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除了长虹,高新区世界500强工业企业的入驻率为零。招不来大企业,就没有大产业,如何改变散、小、弱格局,提升产业承载能力?高新区一直在思考。最终决定围绕传统点子信息产业,瞄准国际市场,对接全球的产业链条。

2009年,一家叫“艾默生”的美国公司落户高新区,与此前已在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的美国普思以及长虹之间形成互补,合力拉长了绵阳电子信息的产业链条。大企业的入驻,一举激活了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巨大潜能。追随艾默生的脚步,科洛普、普思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相继入驻高新区,还有一批来自东南沿海的电子企业也纷纷迁入绵阳为其配套。

    从“五天引进一个项目”到“打造两千亿产业园区”,短短几年时间,围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区逐渐形成了九洲工业园、华正电子OEM配套工业园、岷山机电工业园、笔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而随着天通、弘奥达、俊宏、桑立德、永驰等一大批配套企业的建成,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

    根据规划,高新区将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集聚发展,到2017年末,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靠的不仅是招商引资,还有科技创新。

    让传统产业更优,运行质量更高。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新区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地方匹配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科技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此外,高新区还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努力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工作选择、价值创造、知识交流等条件环境,并协同园区内的各方力量,建立园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高新区筛选了数十家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编制并实施倍增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近百家企业获得了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认定,年申报专利数百项。

    今年,高新区还将通过支持区内企业加快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根据发展规划,预计今年新增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达到300家,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算好两千亿产值账

    打造两千亿产业园区,园区产值的突破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点。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以汽车及零部件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体系,成为高新区实现工业产值过两千亿的强力保证。

    作为区内龙头产业,未来四年,高新区将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食品生物医药及包装产业,促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集聚发展。

    电子信息方面,将重点围绕长虹、九洲、艾默生等重点企业,以主机生产带动器件,以器件生产带动元件,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电子信息龙头产业,做大做强配套企业。2017年末达到1300亿元以上规模。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将依托华晨、中国重汽、富临等骨干企业,围绕汽车、发动机及零配件制造,重点扶持发展整车、改装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发动机等,改造提升传统机械加工业,形成绵安北产业带汽车制造和配件生产基地。2017年末达到350亿元以上规模。

    新材料产业方面,将围绕磁性材料和改型塑料产业,重点做好电子九所灾后迁建和金发科技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集聚发展工程塑料、改型塑料、磁性材料和环保材料等新材料,形成循环经济和磁性材料产业园。2017年末达到200亿元以上规模。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