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关键零部件

我国渐成助推全球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力量

2024-01-05 11:01文章来源: 工业技术研究院
字体:【    】 打印

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大涨,新能源需求快速攀升,各国基于碳中和目标和能源安全双重考虑,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产业风口,更将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在可再生能源生产及应用上下游不少领域,我国均占有先发优势。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能源及产业革命。

汽车、光伏等优势显著 有望引领产业变革

中国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发展近期受到全球瞩目。独立智库气候能源金融的总监蒂姆·巴克利等多名海外专家认为,在与未来零排放领域相关的技术、生产等方面,如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显然是世界领先者,而西方国家受俄乌冲突以及内部政治角力影响,正失去其在未来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具体而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表现为在各主要领域的技术应用先发优势,以及在整体战略规划上的结构性优势。汽车、动力电池产销引领全球。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庞大市场优势,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乘联会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批发销量有望达到 650万辆,渗透率约28%。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占全球份额约 60%,中国在产业链技术、市场成本等各方面都具备良好国际竞争力,相信会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看,我国覆盖全面,尤其在最关键的动力电池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管理咨询机构科尔尼8月25日发布的白皮书称,2021年以北伏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欧美企业仅占全球产能的2%,中国企业约占55%,日韩企业约占43%,预计到2026年中国企业占比将增加至58%。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说,动力电池产业链集中在中日韩三国,而目前无论在技术还是产业链上,我国均占优势,鉴于动力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主流车企更多愿意与解决方案成熟的企业合作,马太效应将使得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靠近。

——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及组件生产全球领先,支援多国建设。我国新增和累计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占比均超过 1/3。嘉实基金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光伏的生产制造基本来自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或其他区域的分支机构,硅片环节中全球90%以上的产能在中国。从产能贡献度来看,全球光伏需要中国的产能供应。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利用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引领作用,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作出积极贡献。目前,中国风力涡轮约占全球海上风电装置市场的 63%,光伏供应链主要环节全球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中国也为欧盟绿色能源产品提供解决方案,中国是欧盟从欧盟外进口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液体生物燃料的最大来源地。据欧盟统计局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2020年,欧盟从欧盟外进口的84%的风力涡轮机、75%的太阳能电池板和27%的生物燃料都来自中国。

国能集团旗下龙源电力副总经理丁鹊说,我国新能源累计和新增装机容量连续9年保持世界第一,同时,中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一,光伏产业出货量占据全球80%以上的份额,已真正成为新能源全球引领者,我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和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中国对大型风电太阳能项目的投入和支持也频繁成为外媒关注焦点。

——强化优势、反制“脱钩”助力全球“双碳”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市场份额、可再生能源占比等指标上全球领先,已经成为助推全球实现“双碳”目标、引领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我光伏、电池产品等大量出口,既引发多国产生“过于依赖中国”的警觉,同时也成为“反脱钩”的重要力量。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离不开中国,此前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设置关税壁垒,而最近美国却又宣布对东南亚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两年之内免征关税,为在东南亚大规模生产的中国企业带来利好,美国政策前后反复,源于其大力发展光伏的硬性需求,体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的地位。2012年,美欧对中国的光伏全产业链进行“双反”,依旧无法阻止中国光伏产业链全球输出占比升至80%以上。

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徐海峰提出,欧方有声音认为,欧盟在绿色关键领域非常依赖中国,比如全球90%的稀土和 60%的鲤都是在中国加工,但锂矿70%以上以来进口。欧方为此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希望一定程度提高在电池和绿色转型领域“自主”发展,但中欧新能源领域合作发展仍在不断推进,势不可挡。

欧洲本地动力电池企业起步较晚,中企在欧动力电池投资可为欧洲提供稳定产能,以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稳定。依托与欧洲车企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中企开始在欧投资建立动力电池产能。除了绿色脱碳技术和发展“硬实力”,中欧还在绿色规则、绿色金融标准共同制订上形成协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期间,中欧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