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介与转移

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

2023-12-26 16:33文章来源: 工业技术研究院
字体:【    】 打印

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简称再研发中心)是四川省科技厅批准的专业应用产品研发平台,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面向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再研发中心以工研院聚集的创新资源为基础,运用虚拟研究所、注册工程师等创新模式,打造的专业从事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活动的创新服务机构。再研发中心主要由9个专业应用虚拟研究所(实验室)和3个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组成。目前已聚集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大学,中科院、中物院等14家科研机构,长虹、九洲等30余家企业的创新资源,集聚了56人的注册工程师,获得国家物流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甚低频生物电场探测器”列入了公安部行业标准。再研发中心已开始承接国防军工院所创新成果,着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创新成果产品化研发。

通过资源聚集、再研发计划实施、产品化成果转移转化,将在研发中心打造成:

先进技术军民双向应用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在研发中心的技术成果产品化研究,既推进国防科研机构拥有的、已成功在军用领域应用的先进成果向民用市场转移,同时通过装备需求牵引,推进先进民用技术服务国防。

国防技术转移再创新承载平台。由于绵阳科技资源大多集中在国防科研院所,这些院所由于肩负使命要求,难以从事以民用需求为牵引的应用研发,通过在研发中心和发展,解决院所的后顾之忧,承接这些国防科研院所拥有的可市场化技术成果输出,再通过中心发展成产品,转移到企业。

支撑科技成和发展的产品技术创新平台。再研发平台是瞄准市场需要、企业需求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其输出成果主要是一系列可商品化的产品,这些产品转移到企业后都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两新”产业化的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产品供给平台。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局限、经济实力弱,难以自己组织资源进行产品线、产品链延伸,再研发中心将承接这类企业创新发展的产品供给任务,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依托。

建立成熟的再研发扶持、管理、创新体系,以及市场化运营、共同投入、收益共享再研发运营机制,推动科研技术、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同时将在研发中心建成全国知名、独具特色、开放的国防技术汇聚、创新产品输出的“创新工场”。 

在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背景下,再研发中心不仅对绵阳深入实施创新战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国家科技城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四川乃至全国整个军民创新事业都有示范带头作用。

1)再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为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瓶颈问题提高探索和实践

由于体制原因,长期研发与产业发展分离,导致大量研发成果在技术成熟度、市场契合度、批量化制造工艺、制造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很难直接转化进入生产销售,甚至部分成果因市场价值不高,不能形成应用;同时研究院所、高校由于研究目标、研究任务重心不同,没有精力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导致大量研究成果待字闺中。再研发中心作为专门的、以推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为目标的新型研发组织,对系列创新成果进行再研发。可以从技术上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瓶颈问题。

绵阳作为国防科技重镇,科技创新发展独具特色,国防科研院所多,技术资源集中,技术成果产出集中;再研发中心借助国防科研院所资源来开展再研发工作,可以高效释放了绵阳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有针对地进行创新研发服务,对推进绵阳科技城高技术产业发展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再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推进科技城、促进“双创”高效推进

再研发中心是以推进军用技术向民用产业转移、优势民用技术向国防应用领域拓展为主线,构建促进科技成和发展的应用创新载体,其核心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重点是推进技术成果产品化,为此将帮助创新者实现技术成果产品化,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新的发展产品供给,推动创新者快速创业、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同时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将为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再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成为省内外军民创新资源双向流动、双向服务的示范平台

再研发中心的定位是先进技术军民双向应用创新平台、国防技术转移再创新承载平台,推动创新成果双向流动是中心的核心任务;同时中心采用虚拟构架、注册工程师管理模式,为在职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创新、社会创新人才聚集提供方便灵活的平台,有助于创新资源的聚集;再者其在体系、运营模式、工作重心都是创新和探索;另外公益性的平台性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可以加速企业与平台的对接,加速创新活动与企业需求对接,推动创新能力和资源服务企业,进而推动军民创新资源双向流动、双向服务。目前省全创改革试验已将在研发中心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预期将发挥很好的军民创新示范作用。

浏览次数: